搞清楚下面五个问题,将帮助我们判断摄影机应该放在哪里,这五个问题可以包含在一个总括问题里:必须要完成什么工作?
1. 这是谁的场面?这个问题跟这是谁的影片并不一直相同。
2. 我要传达给观众的那个时刻的本质是什么?
3. 什么故事点、场所、人物或道具必须介绍清楚或始终保持活力?
4. 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风格元素或动机?
5. 解决人物间的空间分离或者使观众适应场所、时间有没有必要?
一、入场电影中人物的入场起到某种类似揭示的作用,但又有更具体的工作要做:把人物介绍给观众,呈现人物的概貌或者作为人物心理的暗示。
人物的入场也向观众宣布了这个人物在故事中是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想让你的主角“溜”进电影,就应该隆重表现他们的入场。
二、主观摄影
有时候会需要主观的声音。允许观众更多地参与人物的内心生活或感知。
主观摄影不该与视角镜头相混淆,后者相当于人物所看到的东西。
视角镜头包含了空间关系的动态变化,因此让观众明白这就是人物看到的东西,但没有声音的变化。视角镜头具有“分享”人物感知的巨大潜力,这将成为建立主观声音的重要工具。
大多数时间叙事者都会以“客观的”声音来讲述故事。
叙事者的个性以及故事的讲述风格在影片开场就会交代清楚。对于初学导演者来说,把叙事者看做必须用以锁紧观众的项圈是有帮助的,锁紧观众,只有影片结束时才能松开。
通过这个项圈,叙事者可以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至故事讲述需要的任何地方。我相信你会发现观众更愿意被强大的、权威的叙事者掌握,而不是软弱、畏缩的叙事者。
三、揭示
揭示(reveal)是一个很普遍的戏剧/叙事元素,所以揭示的作用常被电影制作行业的初学者忽略,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每个镜头都揭示了一些东西。
戏剧揭示(dramatic reveal)——一种具有冲击力,载有戏剧分量的揭示。
四、作为叙事者的摄影机
电影是一种用来讲故事的语言,这些故事的叙事者是摄影机。导演是终极叙事者,但他采用的是摄影机的“声音”。
导演能够掌控摄影机的六个变量。在所有的六个变量中,画面结构(composition)是最主要的因素。
角度
景别(影响比例与视角的因素)
动作(升、降、跟(track,跟拍)、移)
景深(depth of field)正常、浅景深、深景深、受镜头(lens)的焦距(focallength)和F值光圈(fstop)的影响)
焦点(画面内的可选择性)
速度(正常、快动作(低速摄影)、慢动作(高速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