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视觉特效,从无意到有心

早期,为了丰富电影的画面感及层次感,电影人会使用一些视觉魔术,产生令观众震惊的幻觉和诡异的效果。

电影人第一次有意识地通过摄像机制作特效,来源于电影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乔治·梅里爱发现的一种技巧——“停机再拍”。这是一种将摄像机的机位和景别固定,拍摄一段时间后停机,随后改动需要拍摄的东西再次拍摄的方法。

借助“停机再拍”可以实现物体变多或凭空消失的效果,《胡迪尼剧院的消失女子》(1896年)、《月球旅行记》(1902年)就是代表。

停机再拍之后,梅里爱还发明了“遮罩与多重曝光”技术,即将一块玻璃涂黑作为遮罩,用它挡住镜头的一部分进行拍摄,拍摄完毕后将胶卷倒回,用遮罩挡住另一部分再次拍摄,多次曝光之后,不同的画面就会出现在同一副胶卷上。利用这一技术,他拍出了《一个顶四》(1898年),美国导演埃德温·S·波特则利用这一技术拍出了《火车大劫案》(1903年)。此外,梅里爱还创造出了快动作、慢动作、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进一步将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他也被誉为电影史上的“魔幻大师”。

在梅里爱之后,特效大师诺曼道恩发明了玻璃遮罩绘景技术,该技术盛行于整个好莱坞“黄金时代”(1929-1959),并沿用至今。

以这种遮罩技术为基础,后来还延伸出了动态遮罩技术、蓝幕技术、黄幕技术以及现如今的数字绿幕技术

伴随着CG、动作捕捉等新技术的发展,电影迎来了数字特效时代,各种依靠特效制作出来的场面宏大、精益求精的电影作品相继涌现,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独一无二又异乎寻常的视觉盛宴。

CG影视动画,是借助计算机来制作动画的技术。最为常见的CG动画莫过于用Maya等软件制作风雨雷电、山崩地裂、幽灵出没、异形、房屋倒塌、火山爆发、海啸等一些实际拍摄或道具无法完成的效果,也可以制作出各种仿真的角色如《冰河世纪》中的松鼠、《星球大战》中的Yoda大师等。

说起CG特效,就不得不提维塔数码。在《阿凡达》之后,维塔数码借助头戴式摄像头以及改进的软件算法,完美解决了演员面部表情高精度采集的问题。从那以后,头戴式摄像头成为了动作捕捉的标配。于是,《霍比特人》三部曲、《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及《阿丽塔:战斗天使》等每一部作品都代表着维塔数码动作捕捉技术的飞跃式发展。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