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一名互联网视觉设计师,这些年,变化太快。

首先,互联网视觉设计师不关注学历,并且是各种行业中,低学历拿到高薪的岗位之佼佼者。大专起点,甚至中专都可以。只要天赋,加上一种理解软件高级操作的能力,即具备了进入互联网行业从事视觉设计师的基因。高学历者并不意味着有更强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略胜在于克制力、分析力、理论知识、行业思考、自我感觉所封装下的整体气质。比如我讲得出设计源,在各种决策场合下容易收尾。如果从产出来看,其实都一样,不过这仅仅是站在大众审美角度,即感觉大于逻辑推导来观察。除此之外,在中国家庭对于学历的过分关注的环境下,低学历者幸福标准低,容易满足,少了更多负能量。

传统平面媒体、户外媒体的悄悄落泪,各种美术工作者逐步聚焦互联网公司,渴望来一次顺势而为。这无疑给整个互联网视觉设计工作者带来一次冲击,当然,是毛毛雨,因为行业跨度仍然存在,上台阶需要更多技能与观念培养,比如为屏幕设计的精雕细琢精神,以及随之而来的软件交叉技巧,当然还需要互联网认知基因,比如速度。以日报来看,每天下午3点前即可完成全天美编工作,进入待出版状态;在互联网公司,由于平台的包容性与可变性,每天需要快速产出多套方案来满足各种极致需求。相对于互联网视觉设计师,平面媒体美术工作者也有优势,比如各种留白的运用更严谨(杂志寸土寸金啊),这无疑对整体美感的把握更到位。

传统平媒美编们的顺势而为

传统平媒美编们的互联网跳槽计划中,跨度最小的是大屏幕网页设计师。pad普及、各种互联网读书产品、各种网络阅读器,电子杂志仍将存活在市场上至少5年。但需要先恶补平台的可能性。比如网页优于平媒的灵动性,移动终端优于平媒的互动性等等,并结合自身能力来挖掘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发挥空间。喔,忘了说,idea挖掘与调用仍然是需要随身携带的基因。

互联网视觉设计师的Next呢?

互联网视觉设计师有一度被称之为美工,这不无道理,我对美工的理解是,美化一下搭好的丑丑的框架,毫无自己的想法。市场需要这种人吗?仍然需要。比如工商局门口的logo设计立等可取,比如复印店提供的名片设计服务等等,模版化作业,按部就班。互联网视觉设计师入门时经常会经历各种想法被摧残磨灭的过程,最后完全是产品经理和老板的想法。老板和pm正常情况下,对于行业的嗅觉绝对比视觉设计师要敏感,对于功能的判断以及体验的预期要高于产品开发下端的其他人员,话语权仍然处于上游地位。当然,如若视觉设计师要得到更精准的判断,首先需要把自己定位到更高的位置,比如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产品,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具备设计基因的你,懂得渗透美的元素。打个比方,设计出身的美图秀秀的老板在决定创造美拍那一刻,是设计基因在运动。

过往涌现出很多设计出身的老板,经营着各个极富影响力的公司,比如apple、flickr(曾经名噪一时)、instagram(被封但气质犹在)、warby parker、airbnb、美图秀秀、小米…

视觉设计师永恒的价值是:在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中,消费者为视觉上的舒适而买单,账单中价格的多与少。

简单理解,就是设计师对于体验的嗅觉,大于普通人平均水平。突然想到一句话:创业就是站在未来,并把未来的做出来。往往由于设计师的超前舒适想象,让普通人逐渐爱上。举个简单的例子,设计师认为,我进入酒店的时候,最好来首西方乐曲,但不要马上响起,而是我放置好所有物品,大约15秒后响起。然而工程师认为,只要提供音响让用户自己决定要不要播放即可。从被动体验到主动体验,用户经历了被安排,到享受的过程,如若让用户自己决策,永远不知道这个体验可以让我心情变舒适。

前些日子,记忆深处的windowsblinds出现在眼前,我带着回忆的心情浏览了整个网站。这个曾经依靠销售windows皮肤来赚钱的公司,如今依然如此,看到为了推销皮肤而华丽描述的辞藻,感到一阵莫名伤感。也许还有那么一批铁杆粉丝,但也许只有那么一批了。。。

再来看看line的表情,中国line用户不足1000w,但周边产品在中国却上架即空,如uniqlo的合作款T恤。表情近两年来十分火爆,毫无疑问,视觉设计在商品价值中的占比超过60%,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情感传递、萌买单。过往由表情变身周边、服饰,再拍成电影,进而收取源源不断的授权费的角色层出不穷,如兔斯基、张小盒、米奇唐老鸭等等,尽管脱引而出的寥寥无几。但,这绝对是一块具有市场潜力的蛋糕而引来视觉设计师聚集。即此路畅通,未来可走,但会越来越崎岖。

这里引申出一个话题,即个人品牌的塑造。这个年代靠个人影响力猎取附加价值的越来越多。前提是需要找到市场空间与个人价值的平衡点,市场空间越大,个人价值越大,脱引而出的机会越大。比如个人微博已成为企业公关及市场活动的重要补充,甚至有时占据主导地位。简单理解,我爱上这只兔子,和我爱上养活兔子的草原,这两者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截然不同,后者要更为强大。这就好比一个优质平台的力量。

11月16号更新…

关于视觉设计师的next,前面讲到了创业,我稍微系统地归纳一下。

(一)视觉设计师创业

两种选择:一是作为分管设计的合伙人;二是作为CEO(当然这种貌似挺少见)。我见过的分管设计的合伙人最突出的就是小米的黎万强,他近期又上了一个高度,前往旧金山秘密研发新产品。。回到他之前在小米的工作,除了设计外,还带了营销团队,整个发展轨迹如下:金山UI设计师(设计)-金山词霸产品负责人(产品)-MIUI早期产品负责人(产品)-小米网负责人(营销)-秘密研发新产品(产品),括弧里面的都是比较简单的归纳,当然某些工作用两个字没法归纳到位,比如说他负责的小米网除了营销,还带入了设计基因与能量来改变互联网营销形式,还革新了传统客服的体验等等。当然还有我的老板,现在在负责小米一款重要的产品,他曾经是会计专业毕业,在腾讯做视觉设计,后期负责整个用户体验设计部,再入职小米负责一款产品。这个轨迹有一部分与黎万强一致,当然后面的发展是否更多交集,还得看事态与市场的变化。好了,稍微总结一下,黎万强代表着创业团队的合伙人角色,我的老板代表着有品牌基础的创业团队里的产品负责人的角色(简单理解就是大公司的内部创业);他们也是视觉设计师在国内发展的两个十分突出的案例。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